喜茶、鮑師傅是成功爆品?老干媽、褚橙、蘋果都笑了……
2017-05-13 11:15:03 查看:
真正的爆品,不是排宇宙長隊、屏霸朋友圈,而是“用而不知”。真正的爆品,不是一款產品,而是一種體系。
一、關于爆品的3個認知誤區
有人說,爆品是一款能夠讓企業實現巨大利潤的產品;
有人說,做爆品就是做流行的產品;
還有人說,爆品思維就是做企業品牌;
甚至有人說,賣得越多就越是爆品……
當你認可上述一或兩個定義的時候,不好意思,你已經陷入爆品誤區。真正的爆品思維是一種體系,而不是一款產品。
1、爆品就是一個產品?
爆品思維從來都不是要做出一款產品。當我們試圖生產出一種火爆的產品,這種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
因為,爆品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體系,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爆品不是打造出一款產品就可以了,而是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正你的經營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產品只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除此之外,還包括用戶、服務、包裝、供應鏈等種種環節,
擁有了這樣的體系或者掌握了這樣的思維方法,會讓你在任何一個領域內都能夠生產出爆品來。
要知道,褚時健在做紅塔山時,開創了“三合一”體制、將車間開到煙田等模式,有一套思維和法則。乃至到75歲種褚橙時,解決了兩個農產品領域的難題——農產品的一致性難題和農民管理難題。
2、打造一款就能復制多款?
當你的第一款產品火了之后,下一步你會怎么做?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復制爆品。
事實上,大部分企業家都是這樣做的。但往往事與愿違。
小米手機在過去四年中像坐了火箭一樣增長,但小米生態中的其他產品沒有復制爆品態勢。Levi's牛仔褲成為爆品,但當它開發了手表、眼鏡呢?
更有趣的是,就連IBM這種一直遙遙領先的企業,也難免俗。當惠普推出激光打印機之后,IBM同樣推出IBM激光打印機,當施樂推出普通紙復印機時,IBM也推出了同樣的復印機,在這些方面,其收成相當慘淡。
這里面,很多人都存在一些想當然的成分。
因為爆品如錐子般強化了消費者的品牌印象,這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在削減了信息,只留下一種概念之后,復制爆品,但讓消費者接受另一種信息是極其困難的。
想想看吧,即便是擁有超級爆品的企業在復制爆品問題上仍然存在難題,更何況絲毫沒有名氣的初創企業,如何跟風復制出爆品?
3、爆品=一時火爆?
按照眼下的理解,爆品就是那些賣得多、人氣很高的產品。但實際上賣得多不等于人氣很高,甚至人們連某些“爆品”的品牌名稱都不知道。
比如,每個人都知道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在快消品行業的壟斷地位,但是,像都樂果汁這樣的產品,一直以高品位、高價格占據著高端市場卻不為熟知。
肥鴨餐廳在世界范圍內也并不火爆,但卻是英國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最佳餐廳,從1995年誕生以來,餐廳依靠有靈性的廚師和菜品,成為英國最紅的餐廳。
肥鴨餐廳
也就是說,人們更關注那些直接跟衣食住行相關的產品,就像你或許只知道世界500強中排名前列的企業,像沃爾瑪、殼牌、微軟、蘋果……但實際上,像杜邦這樣的公司,基業長青200來年,靠的不是制造火爆的爆品,而是穩定的百姓“用而不知”的真正爆品。
品牌營銷專家李科成就指出,企業不應該追求一時的爆品。“如果套用爆品定義,我們發現傳統企業的爆品比比皆是,誰敢說慶豐包子鋪的‘主席套餐’、姚記炒肝的‘總統套餐’不是爆品?簡言之,真正的爆品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二、爆品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就如同《定位》一書將長存多年的刻板印象“勝負見于市場”更改為“勝負在于潛在顧客的心智”一樣,爆品不是一款產品,而是一套能夠產生大量爆品的體系和方法,這就是爆品思維。
爆品是一個體系,是一種思維方式,而爆品的核心是人。
褚時健一開始并不是打算一夜之間讓紅塔山火遍大江南北,他的目標是讓紅塔山成為真正能夠與洋煙抗衡的民族品牌。他打造的褚橙也并非要在互聯網上掀起一陣褚橙熱,他的目的是要種出與美國新奇士相媲美的中國橙子。
老干媽從未想過在海外華人市場掀起一陣辣椒醬風波,陶華碧女士一直以來堅持要生產出最好吃的辣椒醬,奉獻給愛吃的人,這叫做重新定義了產品的品質。
陶石泉先生也并沒有想讓江小白成為某些網站活動銷量冠軍,他要做的是在青春類白酒市場撕開一道口子,成為這個細分市場的老大。
三個不同行業、不同時代的產品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一種爆品是短勢效應,也并非追求短期銷量。他們之所以這么火,背后邏輯在于掌握了一套生產爆品的思維方法,一套體系。
所以,爆品思維,是用一套思維方式去重新定位你的產品、認識你的經營模式、完善你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
1、對產品的再認識
爆品不是普通的產品,而是顛覆了所有原有同類產品的認知的產品。
如果你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試圖再生產出另一條李維斯牛仔褲,另一個褚橙,另一款蘋果手機。試圖進入市場時,首先從領先者身上差異開辟另一個新的細分領域。
2、對用戶的再認識
爆品與普通產品最大的區別是輻射范圍廣,具備能夠引發大面積消費群體使用的潛在素質。
除了重新定義產品之外,你需要贏得用戶。市場占有率變得不重要,銷量更是無足輕重,你真正要做的是潛入他們的內心,持續打動他們,需要將產品注入大量的情感因素。
3、對經營的再認識
產品是有生命力的,它必須經受時代和趨勢的考驗,能從產品銷售上升到價值觀輸出上,或許會更具生命力。
就像有人質疑樂高生產的凸凹塑料方塊(積木模塊)生命力在哪里,他一定沒理解樂高的核心:樂高賣的不是這些塑料方塊,而是整個游戲系統——玩具背后意味著無限多的組合可能。
4、對流程的再認識
這對于打造爆品至關重要。爆品思維并非告訴你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打造出一款家喻戶曉的產品,反之應該去產品化,不厭其煩地想讓你保持清醒,提升產品運營的能力,形成良性運轉,控制好你的成本,這比什么都重要。
三、建立爆品思維的11條思考清單
真正的爆品思維——不求賣得好、賣得快、炒得兇,而求賣得好、賣得久、口碑好。
1、賣得火不等于賣得久。
如果你一味追求賣得火,那你必然要在價格、包裝上做文章,這種火爆的現象也會讓你疏于體系的打造。
2、不要被打造爆品綁架。
日本中小企業有條法則叫做年輪經營——盲目追求流行不會給企業帶來持久的發展。想要擁有爆品,首先就不能跟風追求時髦的產品。
3、高起點不一定是好事。
企業剛創立就有超級暢銷產品多半不是好現象,好看的數據容易讓你忽視組織的搭建和初創風險,脆弱的體系讓你失去成長的魅力。
4、從單品出發但不局限于單品。
一家只有一款菜品的餐館無法吸引顧客的常駐,周圍新店很快就能搶走你的客源,而且還承擔著單一產品風險大、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弊端。
5、抓住營銷的本質。
菲利普·科特勒的4P營銷方法告訴我們,以產品、價格、渠道、宣傳4P為核心的營銷四環節是個組合,僅重視其中一塊是無法讓產品成功的。
6、抓住爆品4步驟。
首先細分再細分,其次是重新定位,第三是差異化競爭,最后體系能否健康流轉,是檢驗產品是火爆還是爆品。
7、爆品的基礎還是產品品質。
爆品能引爆大范圍消費,情感因素和價值觀共鳴很重要,但如果產品噱頭大于實質,消費者在嘗鮮之后,會隨時丟棄你的產品。
8、解決行業痛點。
縱觀所有的爆品,解決的并非一個固定群體用戶的痛點,也不是小規模的優化提升,而是整個行業的痛點。
9、重新定義產品標準。
爆品不但顛覆傳統,而且往往重塑了一套自身的標準,這個標準要超過當下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比如當時IPhone就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
10、超出客戶預期。
爆品思維下打造的產品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超出消費者的預期,這是一種動態、發展的思維,如果諾基亞掌握了這種思維,說不定在與蘋果競爭的品類中還會有諾基亞的身影。
11、比好更重要的是穩定。
星巴克不能提供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但他能夠保持品質穩定。不管他們去哪一家星巴克門店,不管是在圣安東尼奧、檀香山,還是在巴黎,他們都能夠喝到一樣的飲品。
一、關于爆品的3個認知誤區
有人說,爆品是一款能夠讓企業實現巨大利潤的產品;
有人說,做爆品就是做流行的產品;
還有人說,爆品思維就是做企業品牌;
甚至有人說,賣得越多就越是爆品……
當你認可上述一或兩個定義的時候,不好意思,你已經陷入爆品誤區。真正的爆品思維是一種體系,而不是一款產品。
1、爆品就是一個產品?
爆品思維從來都不是要做出一款產品。當我們試圖生產出一種火爆的產品,這種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
因為,爆品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體系,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爆品不是打造出一款產品就可以了,而是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正你的經營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產品只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除此之外,還包括用戶、服務、包裝、供應鏈等種種環節,
擁有了這樣的體系或者掌握了這樣的思維方法,會讓你在任何一個領域內都能夠生產出爆品來。
要知道,褚時健在做紅塔山時,開創了“三合一”體制、將車間開到煙田等模式,有一套思維和法則。乃至到75歲種褚橙時,解決了兩個農產品領域的難題——農產品的一致性難題和農民管理難題。
2、打造一款就能復制多款?
當你的第一款產品火了之后,下一步你會怎么做?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復制爆品。
事實上,大部分企業家都是這樣做的。但往往事與愿違。

小米手機在過去四年中像坐了火箭一樣增長,但小米生態中的其他產品沒有復制爆品態勢。Levi's牛仔褲成為爆品,但當它開發了手表、眼鏡呢?
更有趣的是,就連IBM這種一直遙遙領先的企業,也難免俗。當惠普推出激光打印機之后,IBM同樣推出IBM激光打印機,當施樂推出普通紙復印機時,IBM也推出了同樣的復印機,在這些方面,其收成相當慘淡。
這里面,很多人都存在一些想當然的成分。
因為爆品如錐子般強化了消費者的品牌印象,這是一把雙刃劍。他們在削減了信息,只留下一種概念之后,復制爆品,但讓消費者接受另一種信息是極其困難的。
想想看吧,即便是擁有超級爆品的企業在復制爆品問題上仍然存在難題,更何況絲毫沒有名氣的初創企業,如何跟風復制出爆品?
3、爆品=一時火爆?
按照眼下的理解,爆品就是那些賣得多、人氣很高的產品。但實際上賣得多不等于人氣很高,甚至人們連某些“爆品”的品牌名稱都不知道。
比如,每個人都知道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在快消品行業的壟斷地位,但是,像都樂果汁這樣的產品,一直以高品位、高價格占據著高端市場卻不為熟知。
肥鴨餐廳在世界范圍內也并不火爆,但卻是英國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最佳餐廳,從1995年誕生以來,餐廳依靠有靈性的廚師和菜品,成為英國最紅的餐廳。
肥鴨餐廳
也就是說,人們更關注那些直接跟衣食住行相關的產品,就像你或許只知道世界500強中排名前列的企業,像沃爾瑪、殼牌、微軟、蘋果……但實際上,像杜邦這樣的公司,基業長青200來年,靠的不是制造火爆的爆品,而是穩定的百姓“用而不知”的真正爆品。
品牌營銷專家李科成就指出,企業不應該追求一時的爆品。“如果套用爆品定義,我們發現傳統企業的爆品比比皆是,誰敢說慶豐包子鋪的‘主席套餐’、姚記炒肝的‘總統套餐’不是爆品?簡言之,真正的爆品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二、爆品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就如同《定位》一書將長存多年的刻板印象“勝負見于市場”更改為“勝負在于潛在顧客的心智”一樣,爆品不是一款產品,而是一套能夠產生大量爆品的體系和方法,這就是爆品思維。
爆品是一個體系,是一種思維方式,而爆品的核心是人。

老干媽從未想過在海外華人市場掀起一陣辣椒醬風波,陶華碧女士一直以來堅持要生產出最好吃的辣椒醬,奉獻給愛吃的人,這叫做重新定義了產品的品質。
陶石泉先生也并沒有想讓江小白成為某些網站活動銷量冠軍,他要做的是在青春類白酒市場撕開一道口子,成為這個細分市場的老大。
三個不同行業、不同時代的產品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一種爆品是短勢效應,也并非追求短期銷量。他們之所以這么火,背后邏輯在于掌握了一套生產爆品的思維方法,一套體系。
所以,爆品思維,是用一套思維方式去重新定位你的產品、認識你的經營模式、完善你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
1、對產品的再認識
爆品不是普通的產品,而是顛覆了所有原有同類產品的認知的產品。
如果你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試圖再生產出另一條李維斯牛仔褲,另一個褚橙,另一款蘋果手機。試圖進入市場時,首先從領先者身上差異開辟另一個新的細分領域。
2、對用戶的再認識
爆品與普通產品最大的區別是輻射范圍廣,具備能夠引發大面積消費群體使用的潛在素質。
除了重新定義產品之外,你需要贏得用戶。市場占有率變得不重要,銷量更是無足輕重,你真正要做的是潛入他們的內心,持續打動他們,需要將產品注入大量的情感因素。
3、對經營的再認識
產品是有生命力的,它必須經受時代和趨勢的考驗,能從產品銷售上升到價值觀輸出上,或許會更具生命力。
就像有人質疑樂高生產的凸凹塑料方塊(積木模塊)生命力在哪里,他一定沒理解樂高的核心:樂高賣的不是這些塑料方塊,而是整個游戲系統——玩具背后意味著無限多的組合可能。
4、對流程的再認識
這對于打造爆品至關重要。爆品思維并非告訴你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打造出一款家喻戶曉的產品,反之應該去產品化,不厭其煩地想讓你保持清醒,提升產品運營的能力,形成良性運轉,控制好你的成本,這比什么都重要。
三、建立爆品思維的11條思考清單
真正的爆品思維——不求賣得好、賣得快、炒得兇,而求賣得好、賣得久、口碑好。
1、賣得火不等于賣得久。
如果你一味追求賣得火,那你必然要在價格、包裝上做文章,這種火爆的現象也會讓你疏于體系的打造。
2、不要被打造爆品綁架。
日本中小企業有條法則叫做年輪經營——盲目追求流行不會給企業帶來持久的發展。想要擁有爆品,首先就不能跟風追求時髦的產品。
3、高起點不一定是好事。
企業剛創立就有超級暢銷產品多半不是好現象,好看的數據容易讓你忽視組織的搭建和初創風險,脆弱的體系讓你失去成長的魅力。
4、從單品出發但不局限于單品。
一家只有一款菜品的餐館無法吸引顧客的常駐,周圍新店很快就能搶走你的客源,而且還承擔著單一產品風險大、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弊端。
5、抓住營銷的本質。
菲利普·科特勒的4P營銷方法告訴我們,以產品、價格、渠道、宣傳4P為核心的營銷四環節是個組合,僅重視其中一塊是無法讓產品成功的。
6、抓住爆品4步驟。
首先細分再細分,其次是重新定位,第三是差異化競爭,最后體系能否健康流轉,是檢驗產品是火爆還是爆品。
7、爆品的基礎還是產品品質。
爆品能引爆大范圍消費,情感因素和價值觀共鳴很重要,但如果產品噱頭大于實質,消費者在嘗鮮之后,會隨時丟棄你的產品。
8、解決行業痛點。
縱觀所有的爆品,解決的并非一個固定群體用戶的痛點,也不是小規模的優化提升,而是整個行業的痛點。
9、重新定義產品標準。
爆品不但顛覆傳統,而且往往重塑了一套自身的標準,這個標準要超過當下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比如當時IPhone就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
10、超出客戶預期。
爆品思維下打造的產品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超出消費者的預期,這是一種動態、發展的思維,如果諾基亞掌握了這種思維,說不定在與蘋果競爭的品類中還會有諾基亞的身影。
11、比好更重要的是穩定。
星巴克不能提供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但他能夠保持品質穩定。不管他們去哪一家星巴克門店,不管是在圣安東尼奧、檀香山,還是在巴黎,他們都能夠喝到一樣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