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你必知的7大看點:資本市場爽了,消費者你咋看?
2017-08-14 08:23:44 查看:
創業是一場屬于孤獨者的修行,但與之相伴的也有喧囂浮躁的“造富夢”。從1999年至今,在這近20年的時間里,中國創業大軍中既涌現了馬云、馬化騰、劉強東、雷軍等影響業界的大咖,也曾出現許多紅極一時卻曇花一現的共享創業明星,有三月倒閉的,有撤資跑路的,今天讓小編帶領大家盤點一下共享繁華背后7大你不可不知的問題:
如何開啟共享的一天?
天氣下雨 我有共享雨傘
路途多遠 我有共享汽車
兜里沒錢 穿衣隨意切換
手機沒電 我有共享充電寶
共享KTV 歡暢你的時間
想健身 我有共享健身房
共享書籍,讓知識循環起來
共享家具 我有自己的老友記
……
相信未來還有更多我們可以共享的東西。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用花轎娶親的場景。
南宋李唐所繪《晉文公復國圖》中的渡口待渡場景。
“共享車”,宋代已出現的“代步”工具
李煜詞曰:“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共享轎”,最受新娘青睞的出行工具
楊萬里詩云:“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
轎子出現于魏晉時期,是在輦車的基礎上發明的,輦車去輪子就成了轎子,即古人所說的“人荷而行”。
一直到民國時期,民間都喜歡租借轎子出行。1919年2月《申報》曾刊載,當時蘇州城有方便乘坐的“藤轎”1200乘,租用時以一里為站,每站60文,而講究一點的“呢轎”租費為每里3角。
“共享船”,湖邊渡口的出行工具
厲鶚詩曰:“小船如瓜皮,可坐兼可昵”,南方用的比較多。
“共享畜”,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
杜甫詩云:“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與車、轎、船不同,共享畜力很容易弄丟或是弄混,怎么辦?古人早就想到了如今共享單車登記注冊的辦法,實行“簿籍制度”,同時“烙印”。這一辦法率先從驛傳馬中開始,不論是官養馬還是私養馬,只要供租用的都得注冊登記。而在牲畜的身上烙上印記,既可防被盜,還便于找回,就是死了都好辨識,與現代不同公司的共享單車使用不顏色和標記,是一個道理。
二、是開啟財源,物品所有者可以利用閑置的資產掙錢,如滴滴,空間共享便利,大概是共享經濟受到熱捧最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這些問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等著大家去發現。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有關部門去進行調整完善,也需要社會中的每個人去愛護,去保護,社會是大家共同打造的,關注社會人人有責。
每一個億元級別的融資背后,都是無數創企的尸橫遍野。
2017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一些曾經看起來很牛逼的共享創企也走向了盡頭。
【資本追捧】2016年下半年以來,數十家企業先后入局共享單車行業,一時間被媒體形容為“一場瘋狂的盛宴”,杭州的騎唄單車也是其中之一。
【快速擴張】廣州是小鳴單車投放量最高的城市,不過其并未在這一市場取得絕對領先優勢。根據此前《南方日報》的報道,廣州目前共有4家共享單車企業入局,”摩拜接近12萬輛,小鳴單車、ofo、小藍單車都在6萬輛左右,比例剛好是2:1:1:1,四家企業在廣州的單車總投放量已接近30萬輛。”
【跌落神壇】除了規模上的明顯劣勢外,單車行業技術壁壘不高、可復制性強等,也是呂城江認為二線共享單車企業需要突破的困境。“即使有好的產品出現,拿了更多錢的競爭對手要復制也是輕而易舉,產能上他也可以馬上追上,而且通過在全國各地的運用優勢、資金上的優勢,迅速把產品推廣到市場上,這些優勢很難突破。”
雖然摩拜和ofo常有融資消息傳出,但呂城江認為其他企業獲得融資幾無可能。“要和他們對抗,不是幾十億融資能解決的問題了,可能花100億才能達到別人花30億、50億完成的市場規模,沒有投資人會給你這個錢。”
對于二三線共享單車企業而言,需要擔心的不只是投資人可能不會繼續投錢,還要擔心投資人可能撤資。
今年2月,卡拉單車發布聲明稱其投資人已經撤資,其所投放的城市為四線城市。據了解,卡拉單車先后在莆田投放了667輛單車,并計劃在2月底之前完成5000輛的總投放量。可是一個月還不到,首批投入的667輛車,即丟失了510輛,丟失率高達76.5%。
吃瓜群眾王思聰也看不下去了,但被陳歐給懟回去了。
對于價格低廉的產品或服務,一方面來源于制造商們大幅度的制造商品,常常導致供過于求;另一方面,物質的獲取成本在下降,這個時代早以不是那個解決溫飽的時代。我們常常為購買來,然后卻從不曾用過的商品而不知道如何處理。扔掉?送人?囤起來?二手交易?
對于價格昂貴的產品或服務,大多數消費者又無法購買,卻又想使用。
2.消費意識的升級
大眾越來越追求更好的商品、信用卡的盲目消費、同時產品的生命周期正變的越來越短,一件產品我們常常會過早的縮短它的使用時間而廢棄它。
3.市場的教育
從免費軟件到租車、租閑置車位、租房、租服務、租剩余資源,市場已經逐漸對這種方式產生了思維依賴、信任感,很多時候,往往不會那么在乎產品、服務的擁有權,而是更側重于使用權。比如我們平時所用的大多數免費軟件的擁有權都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屬于開發公司;下了地鐵我只要打開摩拜單車界面,只要附近有車,我即可騎走,而不用在乎這車到底是誰的。
共享經濟模式由“我的”向“我們的”改變,而非簡單的突然產生。
在歷史上最早有商品交換以來,最早的物物交換更多的是因為物質缺乏,而現在的共享經濟用靠近最原始的消費模式出現,滿足了用戶對產品服務的需求;也滿足了在新經濟下、新社會文明下對消費主義、環境保護的需求。
2.共享經濟與信用價值的相互促進
在我們通過互聯網打車、租房、消費等等一系列的行為過程中,平臺會記錄我們的信用行為;比如多次無故取消訂單、爽約會讓你的信用下降,從而讓你在互聯網上打不到車、租不了房、買不了東西等等。那么也可以猜測,信用值本身也是一個消費,刷人品的時代到來了。
3.衍生新的職業、共享的不再是出行
按照共同富裕的標準,共享經濟最大的可能性就是:
共享 錢!
進入真正無鈔票、無現金的時代。
光是想一想都有一點小激動!
對于創業者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一方面,創業者有著更為通暢的融資渠道,也更容易獲得媒體的關注。但另一方面,當資本和媒體洶涌而來,創業公司也有可能會被高高捧起,狠狠摔下。“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是那些曾經曇花一現創業公司最形象的描述。
至于為何造成了如此虛假的浮華,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盲目樂觀,還在追求高估值,還在為自己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還在擴張補貼,現金低于6個月了還沒有兇悍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巨額支持,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癥狀。”
當然,這只是冰山一角,國內創業公司“猝死”的原因遠遠不止這一些。
這些匆匆隕落的創業者用自己慘痛的經歷刻畫了一幅浮世繪:有的人過于著急、盲目擴張葬送了本來前景不錯的公司;有的人在突如其來的財富面前停下了前進的腳步,最終被時代拋棄;有的人不惜作假撒謊搭上了自己一世的清白..... 萬眾創業,百態人生,“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屬于創業者的“中國式”悲情。
PS:如果未來世界的一切東西都可以共享,你最想共享什么?
01、我們有哪些可以共享
這幾天小伙伴的朋友圈被共享刷屏了,投資人絞盡腦汁的從人們的吃穿用住行的各個方面入手,幾乎包攬了人生所要解決的各種大事,不用買車、不用買房,過著“租”的生活。如何開啟共享的一天?
天氣下雨 我有共享雨傘
路途多遠 我有共享汽車
兜里沒錢 穿衣隨意切換
手機沒電 我有共享充電寶
共享KTV 歡暢你的時間
想健身 我有共享健身房
共享書籍,讓知識循環起來
共享家具 我有自己的老友記
……
相信未來還有更多我們可以共享的東西。
02、古人都共享了啥?
北宋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局部),畫中出現了乘車、坐轎、騎驢等當時流行的各種出行方式。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用花轎娶親的場景。
南宋李唐所繪《晉文公復國圖》中的渡口待渡場景。
“共享車”,宋代已出現的“代步”工具
李煜詞曰:“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共享轎”,最受新娘青睞的出行工具
楊萬里詩云:“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
轎子出現于魏晉時期,是在輦車的基礎上發明的,輦車去輪子就成了轎子,即古人所說的“人荷而行”。
一直到民國時期,民間都喜歡租借轎子出行。1919年2月《申報》曾刊載,當時蘇州城有方便乘坐的“藤轎”1200乘,租用時以一里為站,每站60文,而講究一點的“呢轎”租費為每里3角。
“共享船”,湖邊渡口的出行工具
厲鶚詩曰:“小船如瓜皮,可坐兼可昵”,南方用的比較多。
“共享畜”,最早的“共享”出行工具
杜甫詩云:“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與車、轎、船不同,共享畜力很容易弄丟或是弄混,怎么辦?古人早就想到了如今共享單車登記注冊的辦法,實行“簿籍制度”,同時“烙印”。這一辦法率先從驛傳馬中開始,不論是官養馬還是私養馬,只要供租用的都得注冊登記。而在牲畜的身上烙上印記,既可防被盜,還便于找回,就是死了都好辨識,與現代不同公司的共享單車使用不顏色和標記,是一個道理。
03、共享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便利
一、是節約成本,人們借助“共享經濟”模式少花錢多辦事,生活便利是最直觀的;二、是開啟財源,物品所有者可以利用閑置的資產掙錢,如滴滴,空間共享便利,大概是共享經濟受到熱捧最重要原因之一。
04、共享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隱患
使用不當、擺放不當、應用不當造成的資源浪費和法律風險。當然這些問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等著大家去發現。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有關部門去進行調整完善,也需要社會中的每個人去愛護,去保護,社會是大家共同打造的,關注社會人人有責。
05、共享大數據的背后,是千千萬萬個投資人的徹夜未眠
“為了夢想,飯都吃不上”最好的詮釋了目前共享經濟投資人的行業痛點,有生就有死,有成功就有失敗,共享經濟也不例外。每一個億元級別的融資背后,都是無數創企的尸橫遍野。
2017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一些曾經看起來很牛逼的共享創企也走向了盡頭。
【資本追捧】2016年下半年以來,數十家企業先后入局共享單車行業,一時間被媒體形容為“一場瘋狂的盛宴”,杭州的騎唄單車也是其中之一。
【快速擴張】廣州是小鳴單車投放量最高的城市,不過其并未在這一市場取得絕對領先優勢。根據此前《南方日報》的報道,廣州目前共有4家共享單車企業入局,”摩拜接近12萬輛,小鳴單車、ofo、小藍單車都在6萬輛左右,比例剛好是2:1:1:1,四家企業在廣州的單車總投放量已接近30萬輛。”
【跌落神壇】除了規模上的明顯劣勢外,單車行業技術壁壘不高、可復制性強等,也是呂城江認為二線共享單車企業需要突破的困境。“即使有好的產品出現,拿了更多錢的競爭對手要復制也是輕而易舉,產能上他也可以馬上追上,而且通過在全國各地的運用優勢、資金上的優勢,迅速把產品推廣到市場上,這些優勢很難突破。”
雖然摩拜和ofo常有融資消息傳出,但呂城江認為其他企業獲得融資幾無可能。“要和他們對抗,不是幾十億融資能解決的問題了,可能花100億才能達到別人花30億、50億完成的市場規模,沒有投資人會給你這個錢。”
對于二三線共享單車企業而言,需要擔心的不只是投資人可能不會繼續投錢,還要擔心投資人可能撤資。
今年2月,卡拉單車發布聲明稱其投資人已經撤資,其所投放的城市為四線城市。據了解,卡拉單車先后在莆田投放了667輛單車,并計劃在2月底之前完成5000輛的總投放量。可是一個月還不到,首批投入的667輛車,即丟失了510輛,丟失率高達76.5%。
吃瓜群眾王思聰也看不下去了,但被陳歐給懟回去了。
06、為什么共享經濟這么火
1.物質過剩對于價格低廉的產品或服務,一方面來源于制造商們大幅度的制造商品,常常導致供過于求;另一方面,物質的獲取成本在下降,這個時代早以不是那個解決溫飽的時代。我們常常為購買來,然后卻從不曾用過的商品而不知道如何處理。扔掉?送人?囤起來?二手交易?
對于價格昂貴的產品或服務,大多數消費者又無法購買,卻又想使用。
2.消費意識的升級
大眾越來越追求更好的商品、信用卡的盲目消費、同時產品的生命周期正變的越來越短,一件產品我們常常會過早的縮短它的使用時間而廢棄它。
3.市場的教育
從免費軟件到租車、租閑置車位、租房、租服務、租剩余資源,市場已經逐漸對這種方式產生了思維依賴、信任感,很多時候,往往不會那么在乎產品、服務的擁有權,而是更側重于使用權。比如我們平時所用的大多數免費軟件的擁有權都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屬于開發公司;下了地鐵我只要打開摩拜單車界面,只要附近有車,我即可騎走,而不用在乎這車到底是誰的。
共享經濟模式由“我的”向“我們的”改變,而非簡單的突然產生。

07、共享的未來是什么?
1.消費觀念發生轉變在歷史上最早有商品交換以來,最早的物物交換更多的是因為物質缺乏,而現在的共享經濟用靠近最原始的消費模式出現,滿足了用戶對產品服務的需求;也滿足了在新經濟下、新社會文明下對消費主義、環境保護的需求。
2.共享經濟與信用價值的相互促進
在我們通過互聯網打車、租房、消費等等一系列的行為過程中,平臺會記錄我們的信用行為;比如多次無故取消訂單、爽約會讓你的信用下降,從而讓你在互聯網上打不到車、租不了房、買不了東西等等。那么也可以猜測,信用值本身也是一個消費,刷人品的時代到來了。
3.衍生新的職業、共享的不再是出行
按照共同富裕的標準,共享經濟最大的可能性就是:
共享 錢!
進入真正無鈔票、無現金的時代。
光是想一想都有一點小激動!
對于創業者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一方面,創業者有著更為通暢的融資渠道,也更容易獲得媒體的關注。但另一方面,當資本和媒體洶涌而來,創業公司也有可能會被高高捧起,狠狠摔下。“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是那些曾經曇花一現創業公司最形象的描述。
至于為何造成了如此虛假的浮華,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盲目樂觀,還在追求高估值,還在為自己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還在擴張補貼,現金低于6個月了還沒有兇悍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巨額支持,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癥狀。”
當然,這只是冰山一角,國內創業公司“猝死”的原因遠遠不止這一些。
這些匆匆隕落的創業者用自己慘痛的經歷刻畫了一幅浮世繪:有的人過于著急、盲目擴張葬送了本來前景不錯的公司;有的人在突如其來的財富面前停下了前進的腳步,最終被時代拋棄;有的人不惜作假撒謊搭上了自己一世的清白..... 萬眾創業,百態人生,“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屬于創業者的“中國式”悲情。
PS:如果未來世界的一切東西都可以共享,你最想共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