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無疑是2016年來,被餐飲人和投資人追捧的熱詞,甚至在兩會也被頻繁提到。毫無疑問,未來幾年內,消費升級都會是經濟領域的“主旋律”,但是眼下一些反常的現象,讓人越來越感到困惑了。
都發生了什么反常的現象呢?
高端餐廳明顯下滑,而樂凱撒、云味館、老板戀上魚、松哥卻混得風生水起;大型商超不時傳來倒閉的聲音,而社區店、便利店卻遍地開花;KTV逐漸式微,迷你型唱吧漸漸興起。
為了更加深刻理解這種“反常”,讓我們把眼光投向正在悄然發生的商業變化上。
1、麥當勞為什么越來越不愿意配備兒童樂園了?
不知道是否有人留心,以往作為麥當勞和肯德基標配的兒童樂園如今不是面積變小了,就是干脆就沒有了,而且也很久沒有贈送小玩具的活動了。
△兒童樂園越來越少
而與此同時快餐店的轉型升級卻一直沒有停止,但怎么越升級越變得簡陋了呢?我們來看,時代在改變,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品牌也在悄悄發生蛻變,以往店里的主要消費人群是家庭為單位,而現在主力消費人群變成了年輕人。
一切都要圍繞年輕人升級,這樣看來兒童樂園成了雞肋,套餐送玩偶顯得幼稚不堪。而漸漸地迎合年輕人的咖啡飲品變得越來越多樣,超值午飯成為主要賣點。美式快餐店的天然屬性基本注定了,所謂的高端定位在中國物質匱乏的時代還勉強成立,餐廳樂園的確能吸引孩子的光顧。但現在游樂場、***、購物中心遍地開花,在快餐店去娛樂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呀!美式快餐廳已經不能維持高端消費、兒童樂園的定位了,哪怕在屋子里裝上過山車。
而麥當勞和肯德基沒有留戀往日兒童樂園的角色,及時轉型,砍掉承擔不起的功能,漸漸回歸到純粹的快餐本位。
2、嘗試各種創新,決定重回快餐定位
麥當勞經過前幾年的各種創新,決定要重回快餐了。他們強調人們并不需要一個不一樣的麥當勞,而是需要一個更好的麥當勞。
麥當勞正進行著大海撈針式的測試,試圖重新找出自己的創新增長點。想憑此把麥當勞拖出泥潭。所以,在過去 2 年,我們看到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嘗試。
比如,在加拿大,麥當勞和其全球營銷伙伴 DDB 合作推出了一家沙拉快閃店 Salad Society,售賣綠色沙拉、蘋果片等健康產品;
△麥麥全席
去年 7 月,麥當勞中國邀請了全國 300 多人聚集在廣州,用 2 只瓷質餐盤、4 把叉子、3 把刀和 2 把勺子,吃了一餐主打健康和格調的“麥麥全席”。
麥當勞籌備長達 6 個月的“麥麥全席” 去年,麥當勞在中美市場都引入了自選漢堡 CYT,僅為了盡量滿足消費者的選擇欲,并且花大精力打造更舒適的就餐環境和氛圍。
為了適應社會,他們還選擇了外賣業務和配套的數字化服務,想把過去流失的核心顧客與核心技術都找回來。
即便在戰略上更加為消費者著想,但過去 5 年,麥當勞在美國仍失去了 5 億消費者。作為一家“不差錢兒”的大公司,它或許還有資本再做各種嘗試,但最終還是決定到此為止了。
在麥當勞去年做的大規模顧客調查中顯示,人們離開麥當勞是因為想嘗鮮才去別家快餐店,并不是因為麥當勞是油炸快餐食品不健康。在現在的社會他們應該用更豐富、更高級的形式來表現快餐,來滿足人們對快餐的需求。可以肯定的是,對于全球 30000 多家門店的麥當勞,其回歸和創新都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事。
每個公司有自己的基因,麥當勞有強大的快餐基因,在這個門檻不高的快餐領域,品牌基因是非常重要的。
3、做“消費升級”的減法,浪費用戶時間的功能砍掉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都市,消費者重點關注一個因素就是時間效率。
現在已經進入了商品過剩的時代,而消費者的時間是碎片化的,消費隨時隨地的發生。碎片化的消費追求的是效率,也就是效率消費。
△搶奪消費者的時間
消費者越來越不愿意犧牲時間來浪費在無用的消費上,餐企要搶奪的不是消費者,而是消費者的時間。
目前在中國,效率消費的影響開始顯現。
除了KTV,去年中國電影市場增長放緩,很多業內人士分析,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消費者覺得看一個爛片不是浪費錢,而是浪費時間。
外婆家、樂凱撒、云味館、老板戀上魚等企業,都是在各自的品類上迎合了效率消費,可以預見,在未來效率消費的影響還會持續深入。
在兩種作用的影響下,做“減法”的消費升級尤其一定的合理和必然性,也適用于很多企業身上。
如果商家只有線性思維,認為產品升級就一定是個單向道,會發現原本開闊的車道,會越開越窄,越開越擠。
不管如何,麥當勞再次回歸快餐的戰略,帶給我們對餐飲本質的思考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