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賺錢的電子閱讀器,騰訊、掌閱、咪咕為何還要做?
2017-07-14 08:35:06 查看:
如今早已是移動互聯的時代,智能手機代替了能代替的一切產品,而且現在的移動閱讀效果非常不錯,為何電子閱讀器逆時代前行的產品會火起來?
當時貝佐斯極力推出kindle,是因為那正處于文化產品數字化的風口,喬布斯推出了iPod,立馬造成了唱片業的覆沒,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蘋果盯上電子書是早晚的事,這對于賣書起家的亞馬遜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而kindle很有可能改變我們的閱讀,于是貝佐斯2004年組建秘密部隊研發kindle,3年之后推出,首款kindle五個半小時全部售罄,一時可謂洛陽紙貴。
但是,隨著大屏智能手機銷量逐漸上升并且無處不在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在逐漸下降,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的統計,從2012年開始,全球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便開始走下坡路,2011年是其銷量的頂峰,達到了2320萬臺,2012年就下跌了36%,2016年的出貨量已經跌至710萬,已經和2011年不可同日而語。
電子閱讀器銷量下跌的這幾年,正是智能手機出貨量迅速增加的幾年,毫無疑問,智能手機大量取代了電子閱讀器的功能。
盡管如此,這個市場和其他零售產業相比的競爭毫不遜色,互聯網的二八定律在這個看起來的夕陽產業中一樣生效,國內外主要的市場仍被亞馬遜牢牢把控,別人想插一腳是難上加難,中國除下亞馬遜之外,掌閱一家獨大,電子閱讀器和掌閱APP聯動占盡優勢。剩下所有的一小部分市場,盡歸京東、當當、QQ、咪咕(亞馬遜和咪咕聯合)……一眾品牌分食。
從渠道上看,移動網站和閱讀APP是兩個主要的閱讀渠道,占比是電子閱讀器的兩倍有余,人們在移動端的閱讀渠道網站和APP也大幅領先電子閱讀器,可見,電子閱讀器在人們生活中使用頻率遠低于手機。
那為何咪咕、閱文等要逆勢推出他們自家的電子閱讀器?艾媒咨詢董事長張毅告訴記者,這些公司做硬件只是虛晃一槍,瞄準的是整個網絡文學市場。
近年來,隨著文化娛樂業的蓬勃發展,網絡文學在整個文娛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網絡小說會在網絡上連載,影響力稍微好的平臺會極力推薦擴大影響力,口碑好的甚至可以改編成電視劇、網絡電影、游戲、動漫等。
國內歷來有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傳統,也因此拍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86版的《西游記》、87版的《紅樓夢》,包括后來的金庸和瓊瑤的小說,都頻頻被改編和翻拍,只是這段時期都沒有IP的概念,但無疑為后來的改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再后來,2009年的《美人心計》、2011年的《步步驚心》、《裸婚時代》、《我是特種兵》……2016年的《翻譯官》、《如懿傳》、《鬼吹燈》等也都成了那一年的經典作品,而這些電視劇都是來自于網絡小說。
此外,網絡小說改編成游戲和動漫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5年的《花千骨》和《蒼穹變》這兩款游戲上線首月,流水都突破了1億人民幣,今年上線的動漫《全職高手》上線當天播放量就超過1億,豆瓣評分取得了8.9分的好成績。
張毅告訴記者,閱文、掌閱、咪咕推出自己的電子閱讀器,絕不簡簡單單想賣硬件,以此為入口,背后是一個巨大的生態鏈。而類似的競爭就在我們眼前——智能手機——諸侯混戰仍未結束,新的戰場已經悄然開戰。
不過歷史總是令人如此唏噓,貝佐斯看起來多么符合趨勢的努力,總比不上喬布斯的彎道超車,kindle發布4年之后情況就急轉直下,銷量直線下降,10年之后再回頭看kindle,興許貝佐斯沒有預料到喜歡深度閱讀的人都回去買紙質書,喜歡移動閱讀的都去看網絡文學了,而他所希望的“高科技”更多的人正在束之高閣。
網文是伴隨著大量的自由作者和互聯網同時興起的,初期,文章的質量泥沙俱下,部分平臺為了吸引流量不惜打擦邊球甚至用“少兒不宜”的內容,但是相比傳統的網絡文學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方面是網絡文學的即時性,傳統的出版物出版時間冗長低效,一經出版作者就沒什么事了,但是網文可以根據讀者的互動即時修改創作方向,歐美的電視劇就是這種模式,一邊在創作劇本和拍攝,另一邊在平臺上播放,根據觀眾的反饋及時調整。
更重要的是網文是重要的IP,前文說過,以網文為核心,可以改編為影視劇、游戲和動漫等等多種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而且都是吸金的好模式。
再次,網文付費很方便,特別是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一般按照章節或者字數付費,一個章節最多不過幾塊錢,由于網文一般周期很長,一部長文下來可能要花費幾百,但是在那么長的周期下讀者幾乎沒有壓力,此外,移動互聯的打賞模式,也可以讓優秀的作者獲得不錯的收益。
張毅說,過去自媒體的發展也給網絡文學帶來很大的啟發,在中國淺閱讀有大量的受眾,而移動支付則給這部分受眾帶來了很多的便捷。加上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文化娛樂業,網絡文學在未來還會大有作為。
今年網絡文學行業一系列的新動作讓這個行業的前景愈發明朗,5月下旬,百度文學宣布完成8億融資,7月4日,閱文集團大張旗鼓準備赴港上市,融資規模6億至8億美元,就在同一周,掌閱也再次公布更新了的招股書,擬在上交所發行4000萬股募資10.47億元。
大量的融資和上市,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整個網絡文學中精品IP太少了,而且IP開發風險太高,就算開發出來了撲街的也比比皆是。而電子閱讀器,貝佐斯在發布第一代kindle時,肯定沒有想到他手里的“高科技”的命運,已經在10個月前被喬布斯發布的iPhone 1注定了。
當時貝佐斯極力推出kindle,是因為那正處于文化產品數字化的風口,喬布斯推出了iPod,立馬造成了唱片業的覆沒,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蘋果盯上電子書是早晚的事,這對于賣書起家的亞馬遜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而kindle很有可能改變我們的閱讀,于是貝佐斯2004年組建秘密部隊研發kindle,3年之后推出,首款kindle五個半小時全部售罄,一時可謂洛陽紙貴。
但是,隨著大屏智能手機銷量逐漸上升并且無處不在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在逐漸下降,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的統計,從2012年開始,全球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便開始走下坡路,2011年是其銷量的頂峰,達到了2320萬臺,2012年就下跌了36%,2016年的出貨量已經跌至710萬,已經和2011年不可同日而語。
電子閱讀器銷量下跌的這幾年,正是智能手機出貨量迅速增加的幾年,毫無疑問,智能手機大量取代了電子閱讀器的功能。
盡管如此,這個市場和其他零售產業相比的競爭毫不遜色,互聯網的二八定律在這個看起來的夕陽產業中一樣生效,國內外主要的市場仍被亞馬遜牢牢把控,別人想插一腳是難上加難,中國除下亞馬遜之外,掌閱一家獨大,電子閱讀器和掌閱APP聯動占盡優勢。剩下所有的一小部分市場,盡歸京東、當當、QQ、咪咕(亞馬遜和咪咕聯合)……一眾品牌分食。
戰爭已經打響,戰場在內容
盡管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連年走低,但這并不意味中國網民的閱讀量走低,根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2016年中國移動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到2.65億,用戶規模每年增長10%。從渠道上看,移動網站和閱讀APP是兩個主要的閱讀渠道,占比是電子閱讀器的兩倍有余,人們在移動端的閱讀渠道網站和APP也大幅領先電子閱讀器,可見,電子閱讀器在人們生活中使用頻率遠低于手機。
那為何咪咕、閱文等要逆勢推出他們自家的電子閱讀器?艾媒咨詢董事長張毅告訴記者,這些公司做硬件只是虛晃一槍,瞄準的是整個網絡文學市場。
近年來,隨著文化娛樂業的蓬勃發展,網絡文學在整個文娛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網絡小說會在網絡上連載,影響力稍微好的平臺會極力推薦擴大影響力,口碑好的甚至可以改編成電視劇、網絡電影、游戲、動漫等。
國內歷來有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傳統,也因此拍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86版的《西游記》、87版的《紅樓夢》,包括后來的金庸和瓊瑤的小說,都頻頻被改編和翻拍,只是這段時期都沒有IP的概念,但無疑為后來的改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再后來,2009年的《美人心計》、2011年的《步步驚心》、《裸婚時代》、《我是特種兵》……2016年的《翻譯官》、《如懿傳》、《鬼吹燈》等也都成了那一年的經典作品,而這些電視劇都是來自于網絡小說。
此外,網絡小說改編成游戲和動漫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5年的《花千骨》和《蒼穹變》這兩款游戲上線首月,流水都突破了1億人民幣,今年上線的動漫《全職高手》上線當天播放量就超過1億,豆瓣評分取得了8.9分的好成績。
張毅告訴記者,閱文、掌閱、咪咕推出自己的電子閱讀器,絕不簡簡單單想賣硬件,以此為入口,背后是一個巨大的生態鏈。而類似的競爭就在我們眼前——智能手機——諸侯混戰仍未結束,新的戰場已經悄然開戰。
kindle的時代已經遠去,網文的時代正在到來
2007年亞馬遜發布第一代kindle的現場,貝佐斯不忘告誡現場的觀眾,紙質書在幾千年前也是高科技,意思是kindle會把這個高科技產品借助時代的力量再向前推進一步。不過歷史總是令人如此唏噓,貝佐斯看起來多么符合趨勢的努力,總比不上喬布斯的彎道超車,kindle發布4年之后情況就急轉直下,銷量直線下降,10年之后再回頭看kindle,興許貝佐斯沒有預料到喜歡深度閱讀的人都回去買紙質書,喜歡移動閱讀的都去看網絡文學了,而他所希望的“高科技”更多的人正在束之高閣。
網文是伴隨著大量的自由作者和互聯網同時興起的,初期,文章的質量泥沙俱下,部分平臺為了吸引流量不惜打擦邊球甚至用“少兒不宜”的內容,但是相比傳統的網絡文學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方面是網絡文學的即時性,傳統的出版物出版時間冗長低效,一經出版作者就沒什么事了,但是網文可以根據讀者的互動即時修改創作方向,歐美的電視劇就是這種模式,一邊在創作劇本和拍攝,另一邊在平臺上播放,根據觀眾的反饋及時調整。
更重要的是網文是重要的IP,前文說過,以網文為核心,可以改編為影視劇、游戲和動漫等等多種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而且都是吸金的好模式。
再次,網文付費很方便,特別是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一般按照章節或者字數付費,一個章節最多不過幾塊錢,由于網文一般周期很長,一部長文下來可能要花費幾百,但是在那么長的周期下讀者幾乎沒有壓力,此外,移動互聯的打賞模式,也可以讓優秀的作者獲得不錯的收益。
張毅說,過去自媒體的發展也給網絡文學帶來很大的啟發,在中國淺閱讀有大量的受眾,而移動支付則給這部分受眾帶來了很多的便捷。加上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文化娛樂業,網絡文學在未來還會大有作為。
今年網絡文學行業一系列的新動作讓這個行業的前景愈發明朗,5月下旬,百度文學宣布完成8億融資,7月4日,閱文集團大張旗鼓準備赴港上市,融資規模6億至8億美元,就在同一周,掌閱也再次公布更新了的招股書,擬在上交所發行4000萬股募資10.47億元。
大量的融資和上市,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整個網絡文學中精品IP太少了,而且IP開發風險太高,就算開發出來了撲街的也比比皆是。而電子閱讀器,貝佐斯在發布第一代kindle時,肯定沒有想到他手里的“高科技”的命運,已經在10個月前被喬布斯發布的iPhone 1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