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這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道出了多少都市人對質樸單純、美好自由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當下,完全脫離社會工作,追求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虛無的,此時若有一個既能讓自己回歸自然,又能與社會保持穩定聯系的工作,可謂兩全其美。
湖南衛視最近上線的綜藝節目——《中餐廳》,就是這樣一個理想國的存在。
在相對冷門的泰國象島,五位明星得以以普通人的身份,合伙經營一家中式餐廳。身處異國他鄉,經費條件又十分有限,他們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但就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恰恰也透漏出經營的真諦和體驗的樂趣。
節目對外傳遞著經營和體驗,觀眾們則可以一窺他們經營之道上的閃光點,感受創業初態。
[明確各自定位分工]
開業當天,由于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再加之人手不夠,五位合伙人可以說是手忙腳亂。
除了張亮的主廚身份和靳夢佳的“碗妹”身份相對明確外,趙薇、黃曉明、周冬雨的工作定位都并不清晰,記賬、算賬、收賬攪和在一起,沒有統一的標準,招攬客人、通知后廚、安排桌序、協調緊張的工作進度......也都沒有被明確地分工。
以致于出現了黃曉明多收了第一桌客人的菜錢,“全能替補”周冬雨舍本逐末,專注做棉花糖三十年的情況。
這樣沒有明確的分工,對餐廳經營來說是非常不利于的,所以后來他們不斷總結經驗,商議討論后的第三天,中餐廳的分工定位開始有了清晰明確的方向,經營節奏變得有序高效。
[關心員工 賞罰有道]
趙薇作為中餐廳的店長,在員工管理上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因為周冬雨剛做了腸胃鏡,只能少吃多餐,趙薇會親自給冬雨煎火腿下面條。主廚張亮在后廚忙得大汗淋漓,趙薇會幫他擦汗,送上特制蜂蜜檸檬水。
對于黃曉明隨意打折、送飲品送餐點的行為,她在善意提醒仍得不到回應后,會懲罰黃曉明做菜送給客人,讓他懂得應當尊重后廚的勞動成果。在調節過程中和黃曉明發生爭吵,即使錯在曉明,趙薇也會安撫他的情緒,開玩笑哄他。
趙薇在管理員工的具體細節中,無不體現著關懷和尊重。既能讓員工自由發表意見看法,又能在經營理念出現分歧的情況下站出來決策——“付出要和價值成正比,不能一味打折”,讓后廚張亮、靳夢佳的付出得到回報和尊重。
《中餐廳》能夠熱播的原因,除了明星真人秀效應和芒果臺強大的攝制團隊外,還在于它是真正接地氣的日常經營創業。雖然有著綜藝的元素,不可直接與現實餐飲經營相比較,但其中依然有著相當不錯的經營細節值得餐飲人咀嚼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