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餐飲創業項目,能夠受到資本青睞?
2017-09-11 10:37:16 查看:
“對于餐飲創業者而言,吸引資本投資可能是比較遙遠的事情。但是,按照資本青睞的項目特征倒推,來確定自己創業項目,不妨為一條便捷之道。本文就總結了那些受到資本青睞的餐飲創業項目的3個特征,希望能給那些初涉餐飲行業的人士提供借鑒意義。”
最近看了三個項目:
項目一:極其簡潔,但是無論是品類選擇、賽道選擇,還是單店模型都非常清晰,盈利狀況極佳,兩個月就開了三家店,創始人天天被投資人追著要投。
項目二:創始團隊龐大而豪華,商業模式復雜而鏈條長,整個bp充滿了當下最時髦的概念和字眼,盈利指標看上去很美,投資人來問我如何看待?
項目三:一個充滿前景的領域,一套神奇的產品,一個極佳的商業模式,卻因為一個法律風險漏洞,導致創始人一年心血付之東流,損失近千萬。
鑒于商業秘密,我不能透露任何一家創業者信息,大家也別猜測,有可能是我把不同的項目打散了描述。近兩年,看了數百個餐飲項目,也陪著近200個餐飲創始人走過這個紛繁復雜的時期,心里越來越有自己的一個又一個體系。什么樣的餐飲項目會受資本青睞呢?我認為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標準:
無論西貝集團如何強大,無論賈總多么硬漢,無論團隊多么牛逼,品類不清晰,產品結構復雜,別說十萬家店,十家店能否存活都是問號。任何人不可以顛覆常識,顛覆消費者認知。與心智對抗的品牌,至今還沒看到活的滋潤的。所幸,麥香村的1.0到3.0的產品迭代速度極快,20天內就找到品類方向和產品主線。我們就把1.0版本的麥香村當作是賈總的又一次營銷。沒有吐槽,哪有關注;沒有關注,哪有流量。也許,這一次,大家又被營(tao)銷(lu)了。
但是,你不是西貝,更不是賈總。他這套快速迭代是基于西貝強大的組織協作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因此,一開始你就不要選擇復雜的,一開始就要找到那個最適合你、最符合市場需求,最有競爭優勢的那個品類,在此基礎上構架你的主產品線。
簡潔其實是最難的,把事情做得復雜是符合人性的,而簡潔是違背人性的。人們喜歡把事情做復雜,把產品做復雜,是基于追求安全感的需要。越是老江湖,越難做到簡潔。尤其在餐飲業,新手為什么反而會容易單點突破,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搞復雜的產品線。
只有品類清晰,產品簡潔,人群精準,渠道流暢,你才有成為品類品牌的機會。
初期合伙人有2-3個即可,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階段論,不同的階段配備不同的人才。所謂bp上的豪華團隊,豪華陣容,大多數是講給vc聽的。
我看孫陶然先生的創業36條軍規,其中講到創立一個品牌(企業),基本要走過四個階段,而第一個階段,再牛的人大致都需要兩年的時間來摸索那個從0到1的方向。因此在這個階段,決策越快越好,決策鏈越短越好。人數太多,尤其是所謂豪華精英團隊,光是決策成本和決策效率就無比低下,越是豪華團隊,越是精英,就想法越多。
互補:
在今天的餐飲創業過程中,最好的組合是新老組合、跨界組合。一個懂傳統餐飲運營系統,另一個懂用戶、懂品牌、懂互聯網;一個是70后穩健壓得住,另一個可以是85、90后思想活躍,最重要的是懂年輕人的語言、審美和訴求;一個理性思維,一個感性思維;一個善于思考,一個執行力強;這都叫做互補。
團隊不在于人多,而在于精。最少不要少于兩人,最多不能超過4人。早期創業最怕按照成熟企業一樣,搭建完美完整的部門架構。這一點,大企業出來的人最容易犯這個錯誤。早期能外包,就外包。餐飲鏈條這么長,不可能專家人才都出在你們團隊里。這,也違背了常識。
餐飲業之所以被很多創業者喜歡,不就是因為現金流好嗎?一般來講,1-10家店規模時,如果你的品類競爭力強、單店模型好、盈利狀況極佳,你怎么會缺錢呢?很多投資人找到我,問我認不認識誰誰誰,往往這些誰誰誰根本就不想拿投資人的錢,因為他不缺錢,他們的店都非常賺錢,他們有非常好的現金流。所以,你越是賺錢,就會越有錢追捧,你越是賠錢,資本就離你有多遠就多遠。
記得勝鼎資本合伙人張峰所說:互聯網企業看未來,餐飲企業看過去。而這個過去,我的理解有兩層含義:1.你的過去賺錢能力, 2.這個行業過去的本質。這個話雖不至于那么絕對,但是在餐飲這個傳統服務企業里,無論商業模式怎么變,故事怎么講,品類機遇、單店模型、產品復購率、標準化系統,這些一個也繞不過去。
所以,把你的第一個單店做到非常賺錢,且可以被規模化復制,資本自然會找上門來。
1、簡潔
2、團隊精干互補
3、盈利盈利盈利
這才是吸引資本的正確姿勢。
最近看了三個項目:
項目一:極其簡潔,但是無論是品類選擇、賽道選擇,還是單店模型都非常清晰,盈利狀況極佳,兩個月就開了三家店,創始人天天被投資人追著要投。
項目二:創始團隊龐大而豪華,商業模式復雜而鏈條長,整個bp充滿了當下最時髦的概念和字眼,盈利指標看上去很美,投資人來問我如何看待?
項目三:一個充滿前景的領域,一套神奇的產品,一個極佳的商業模式,卻因為一個法律風險漏洞,導致創始人一年心血付之東流,損失近千萬。
鑒于商業秘密,我不能透露任何一家創業者信息,大家也別猜測,有可能是我把不同的項目打散了描述。近兩年,看了數百個餐飲項目,也陪著近200個餐飲創始人走過這個紛繁復雜的時期,心里越來越有自己的一個又一個體系。什么樣的餐飲項目會受資本青睞呢?我認為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標準:
01、簡 潔
品類清晰,產品簡潔,人群精準,渠道流暢。簡潔是喬布斯的底層思維模型,推薦大家看一本書《瘋狂的簡潔》,可以幫我們每一個創始人理解真正的商業大師,頂級的產品經理的思維模型。即便如西貝集團創新的新品牌麥香村,當初期的產品結構復雜,品類混亂,無論是投資人,還是業內專家,抑或是同行,都存有疑慮。無論西貝集團如何強大,無論賈總多么硬漢,無論團隊多么牛逼,品類不清晰,產品結構復雜,別說十萬家店,十家店能否存活都是問號。任何人不可以顛覆常識,顛覆消費者認知。與心智對抗的品牌,至今還沒看到活的滋潤的。所幸,麥香村的1.0到3.0的產品迭代速度極快,20天內就找到品類方向和產品主線。我們就把1.0版本的麥香村當作是賈總的又一次營銷。沒有吐槽,哪有關注;沒有關注,哪有流量。也許,這一次,大家又被營(tao)銷(lu)了。

簡潔其實是最難的,把事情做得復雜是符合人性的,而簡潔是違背人性的。人們喜歡把事情做復雜,把產品做復雜,是基于追求安全感的需要。越是老江湖,越難做到簡潔。尤其在餐飲業,新手為什么反而會容易單點突破,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搞復雜的產品線。
只有品類清晰,產品簡潔,人群精準,渠道流暢,你才有成為品類品牌的機會。
02、團隊精干互補
精干:初期合伙人有2-3個即可,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階段論,不同的階段配備不同的人才。所謂bp上的豪華團隊,豪華陣容,大多數是講給vc聽的。
我看孫陶然先生的創業36條軍規,其中講到創立一個品牌(企業),基本要走過四個階段,而第一個階段,再牛的人大致都需要兩年的時間來摸索那個從0到1的方向。因此在這個階段,決策越快越好,決策鏈越短越好。人數太多,尤其是所謂豪華精英團隊,光是決策成本和決策效率就無比低下,越是豪華團隊,越是精英,就想法越多。
互補:
在今天的餐飲創業過程中,最好的組合是新老組合、跨界組合。一個懂傳統餐飲運營系統,另一個懂用戶、懂品牌、懂互聯網;一個是70后穩健壓得住,另一個可以是85、90后思想活躍,最重要的是懂年輕人的語言、審美和訴求;一個理性思維,一個感性思維;一個善于思考,一個執行力強;這都叫做互補。
團隊不在于人多,而在于精。最少不要少于兩人,最多不能超過4人。早期創業最怕按照成熟企業一樣,搭建完美完整的部門架構。這一點,大企業出來的人最容易犯這個錯誤。早期能外包,就外包。餐飲鏈條這么長,不可能專家人才都出在你們團隊里。這,也違背了常識。
03、盈利、盈利、盈利
這好像是句正確的廢話。殘忍地告訴大家,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性,這才是資本的真相。無論是民間資本、風險資本、還是銀行等融資渠道,它們的共性就是厭惡風險,喜歡利潤。餐飲業之所以被很多創業者喜歡,不就是因為現金流好嗎?一般來講,1-10家店規模時,如果你的品類競爭力強、單店模型好、盈利狀況極佳,你怎么會缺錢呢?很多投資人找到我,問我認不認識誰誰誰,往往這些誰誰誰根本就不想拿投資人的錢,因為他不缺錢,他們的店都非常賺錢,他們有非常好的現金流。所以,你越是賺錢,就會越有錢追捧,你越是賠錢,資本就離你有多遠就多遠。
記得勝鼎資本合伙人張峰所說:互聯網企業看未來,餐飲企業看過去。而這個過去,我的理解有兩層含義:1.你的過去賺錢能力, 2.這個行業過去的本質。這個話雖不至于那么絕對,但是在餐飲這個傳統服務企業里,無論商業模式怎么變,故事怎么講,品類機遇、單店模型、產品復購率、標準化系統,這些一個也繞不過去。
所以,把你的第一個單店做到非常賺錢,且可以被規模化復制,資本自然會找上門來。
1、簡潔
2、團隊精干互補
3、盈利盈利盈利
這才是吸引資本的正確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