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神仙姐姐”,近20年餐飲創業路,靠什么擁有上百家店
2018-02-26 09:04:02 查看:
作為女性創業者的她敏銳又細膩,既能憑借感性親切有理、有節、有據的點評成為求職類節目《非你莫屬》里求職者們的“神仙姐姐”,又能理性沉穩的帶領咖啡之翼在商界沉浮中立足。
過去的一年對于咖啡之翼來說,是關鍵的一年。
2017年3月份,這家創立了近二十年的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本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從私營企業變為公眾企業,剝離了部分業務,使得公布的業績不那么好看,也因此被一些媒體扣上了虧損企業的帽子。創始人尹峰說:“與其辯解,不如讓事實來證明。”
外貿專業出身的尹峰,2000年進入餐飲行業,2003年創立咖啡之翼,作為女性創業者的她敏銳又細膩,既能憑借感性親切有理、有節、有據的點評成為求職類節目《非你莫屬》里求職者們的“神仙姐姐”,又能理性沉穩的帶領咖啡之翼在商界沉浮中立足,她說“要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就必須比別人思考得更多更復雜。”
中國版星巴克?NO!
中國的咖啡企業總是喜歡對標星巴克,不過自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以來,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沒有哪個企業能夠超越它。咖啡之翼以前也是向星巴克看齊,但在這次采訪中,尹峰提到了一個新詞“中國特色的自助咖啡品牌”,“咖啡之翼未來要做最適合中國人,深受中國人理解與喜歡的咖啡品牌!”
如何理解這個新的定位呢?尹峰解釋道,中國擁有巨大的用戶市場。隨著消費升級、渠道下沉,二三四城市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目前,咖啡之翼在全國擁有28家直營店、近300家特許授權店,覆蓋23個省、4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30多個城市,在二三四線城市頗受歡迎。
在線上,受到更多年輕消費者喜愛和選擇的自助咖啡機更強調產品的自主性。如今的咖啡不斷向下走,咖啡含量越來越低,逐漸變成一種日常飲品。相關咖啡數據報告也顯示,在咖啡消費的用戶畫像統計中,年輕人是咖啡消費的主力軍,咖啡館的女性消費者占7成。
其中,女性群體把喝咖啡往往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并不像男性消費者那樣對功能性有高期待,更多希望咖啡能好喝、有趣。因此咖啡之翼確定了中國特色的自主咖啡品牌的定位,區別于星巴克,以咖啡作為基礎,更趨向于中國人接受和喜歡的方向進行產品研發。如今,咖啡之翼旗下的智能咖啡機“自由翼”已經陸續開發出了抹茶拿鐵、玉米芝士咖啡等,而一種奶茶和咖啡雙拼的咖啡飲品“鴛鴦”正在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布局新零售
尹峰當初決定做咖啡之翼,就是受到了歐洲咖啡文化的啟發。多年鉆研歐洲咖啡市場的尹峰認為咖啡是一個城市文明的寫照,是城市社交的一種必然。隨著中國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咖啡扮演的角色也將愈加重要。
為什么不做純粹的咖啡而是選擇做帶餐的咖餐廳,則是因為餐廳作為中國傳統家庭社交的一種形式,煙火味十足,但太過情緒化。而更理性的社會社交,需要降低這種情緒化,餐廳+咖啡廳的結合就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因此,咖啡之翼應運而生。
如今咖啡向大眾化發力,普適性越來越高。根據國際咖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世界的咖啡出貨量達1億1963萬袋在中國,如今的自助咖啡市場正在迎來自己最好的時代。相關數據顯示,20-35歲的人群,貢獻了75.3%的咖啡消費。隨著80、90后成長為重要的消費主體,咖啡市場或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
“歐美的現在就是中國的未來。”在歐洲,移動零售咖啡機已經相當普遍。一般超市里會有十幾臺咖啡機,機場的休息區甚至會有十幾個品牌的咖啡機。在中國,自助咖啡機也慢慢嶄露頭角,從去年開始,咖啡搭界自助販賣機吸引了越來越多資本的關注。尹峰判斷,中國的咖啡消費從原產地咖啡之后,慢慢變成了花式咖啡飲料,接下來離消費者更近更快捷的自助咖啡機將越來越多的出現。
因此,咖啡之翼從2015年開始研發的自助咖啡機品牌“自由翼”,在2017年正式面向市場推出。尹峰給到的數據是,2017年咖啡之翼,40-50%的增長都是來自咖啡機業務。
創始人不要成為公司的天花板
焦慮正在成為時代病。對于創業者群體來說,焦慮更甚。2000年開始創業的尹峰,近二十年也時常與焦慮作伴,但她慢慢找到了緩解焦慮的辦法。
尹峰記得,當初特別焦慮的時候,曾向姚勁波傾訴,后者告訴自己雖然創業者焦慮是常態,但盡量不要焦慮,焦慮是一種情緒,人在情緒里做的任何決策都有可能是錯誤的。創業者需要讓自己保持平和冷靜,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正確的方向和打法。
在實踐中,尹峰也慢慢悟道:如何找到正確的方向?當你知識結構夠豐富的時候,去思考問題,自然會得出一個相對正確的決策,而這離不開平時的積累。進一步說,每天獲得信息量越大的人,就越需要越冷靜!好多人焦慮是因為消化不了那些信息。
據尹峰觀察,身邊大佬基本不犯錯就是他們從不給自己犯錯的機會,只做自己擅長、能駕馭的領域。能理解并能掌控的領域可以做,不能理解的,只是有好奇心,這樣的領域別去碰。做簡單而有力量的事情才重要。
回憶起奮斗的時光,尹峰感慨萬千。“2017年,咖啡之翼整個團隊鉚足了勁要打翻身仗,大家廢寢忘食,不斷在老業務上做割舍,在已經掛牌的業務里做轉型升級。同樣是企業掌舵人的朋友對尹峰說:“快九點了,你們公司還燈火通明,真的讓人感覺很年輕!”
隨著中國咖啡館的數量邁過10萬的門檻,咖啡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人每天都要學習進步,尤其是創始人,不要讓自己成為天花板,要成為行業領導者,就必須比別人思考得更多。”
春天快來了,咖啡之翼也將迎接屬于自己的春天。
過去的一年對于咖啡之翼來說,是關鍵的一年。
2017年3月份,這家創立了近二十年的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本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從私營企業變為公眾企業,剝離了部分業務,使得公布的業績不那么好看,也因此被一些媒體扣上了虧損企業的帽子。創始人尹峰說:“與其辯解,不如讓事實來證明。”
外貿專業出身的尹峰,2000年進入餐飲行業,2003年創立咖啡之翼,作為女性創業者的她敏銳又細膩,既能憑借感性親切有理、有節、有據的點評成為求職類節目《非你莫屬》里求職者們的“神仙姐姐”,又能理性沉穩的帶領咖啡之翼在商界沉浮中立足,她說“要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就必須比別人思考得更多更復雜。”

中國的咖啡企業總是喜歡對標星巴克,不過自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以來,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沒有哪個企業能夠超越它。咖啡之翼以前也是向星巴克看齊,但在這次采訪中,尹峰提到了一個新詞“中國特色的自助咖啡品牌”,“咖啡之翼未來要做最適合中國人,深受中國人理解與喜歡的咖啡品牌!”
如何理解這個新的定位呢?尹峰解釋道,中國擁有巨大的用戶市場。隨著消費升級、渠道下沉,二三四城市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目前,咖啡之翼在全國擁有28家直營店、近300家特許授權店,覆蓋23個省、4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30多個城市,在二三四線城市頗受歡迎。
在線上,受到更多年輕消費者喜愛和選擇的自助咖啡機更強調產品的自主性。如今的咖啡不斷向下走,咖啡含量越來越低,逐漸變成一種日常飲品。相關咖啡數據報告也顯示,在咖啡消費的用戶畫像統計中,年輕人是咖啡消費的主力軍,咖啡館的女性消費者占7成。
其中,女性群體把喝咖啡往往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并不像男性消費者那樣對功能性有高期待,更多希望咖啡能好喝、有趣。因此咖啡之翼確定了中國特色的自主咖啡品牌的定位,區別于星巴克,以咖啡作為基礎,更趨向于中國人接受和喜歡的方向進行產品研發。如今,咖啡之翼旗下的智能咖啡機“自由翼”已經陸續開發出了抹茶拿鐵、玉米芝士咖啡等,而一種奶茶和咖啡雙拼的咖啡飲品“鴛鴦”正在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布局新零售
尹峰當初決定做咖啡之翼,就是受到了歐洲咖啡文化的啟發。多年鉆研歐洲咖啡市場的尹峰認為咖啡是一個城市文明的寫照,是城市社交的一種必然。隨著中國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咖啡扮演的角色也將愈加重要。
為什么不做純粹的咖啡而是選擇做帶餐的咖餐廳,則是因為餐廳作為中國傳統家庭社交的一種形式,煙火味十足,但太過情緒化。而更理性的社會社交,需要降低這種情緒化,餐廳+咖啡廳的結合就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因此,咖啡之翼應運而生。
如今咖啡向大眾化發力,普適性越來越高。根據國際咖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世界的咖啡出貨量達1億1963萬袋在中國,如今的自助咖啡市場正在迎來自己最好的時代。相關數據顯示,20-35歲的人群,貢獻了75.3%的咖啡消費。隨著80、90后成長為重要的消費主體,咖啡市場或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
“歐美的現在就是中國的未來。”在歐洲,移動零售咖啡機已經相當普遍。一般超市里會有十幾臺咖啡機,機場的休息區甚至會有十幾個品牌的咖啡機。在中國,自助咖啡機也慢慢嶄露頭角,從去年開始,咖啡搭界自助販賣機吸引了越來越多資本的關注。尹峰判斷,中國的咖啡消費從原產地咖啡之后,慢慢變成了花式咖啡飲料,接下來離消費者更近更快捷的自助咖啡機將越來越多的出現。
因此,咖啡之翼從2015年開始研發的自助咖啡機品牌“自由翼”,在2017年正式面向市場推出。尹峰給到的數據是,2017年咖啡之翼,40-50%的增長都是來自咖啡機業務。
創始人不要成為公司的天花板
焦慮正在成為時代病。對于創業者群體來說,焦慮更甚。2000年開始創業的尹峰,近二十年也時常與焦慮作伴,但她慢慢找到了緩解焦慮的辦法。
尹峰記得,當初特別焦慮的時候,曾向姚勁波傾訴,后者告訴自己雖然創業者焦慮是常態,但盡量不要焦慮,焦慮是一種情緒,人在情緒里做的任何決策都有可能是錯誤的。創業者需要讓自己保持平和冷靜,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正確的方向和打法。
在實踐中,尹峰也慢慢悟道:如何找到正確的方向?當你知識結構夠豐富的時候,去思考問題,自然會得出一個相對正確的決策,而這離不開平時的積累。進一步說,每天獲得信息量越大的人,就越需要越冷靜!好多人焦慮是因為消化不了那些信息。
據尹峰觀察,身邊大佬基本不犯錯就是他們從不給自己犯錯的機會,只做自己擅長、能駕馭的領域。能理解并能掌控的領域可以做,不能理解的,只是有好奇心,這樣的領域別去碰。做簡單而有力量的事情才重要。
回憶起奮斗的時光,尹峰感慨萬千。“2017年,咖啡之翼整個團隊鉚足了勁要打翻身仗,大家廢寢忘食,不斷在老業務上做割舍,在已經掛牌的業務里做轉型升級。同樣是企業掌舵人的朋友對尹峰說:“快九點了,你們公司還燈火通明,真的讓人感覺很年輕!”
隨著中國咖啡館的數量邁過10萬的門檻,咖啡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人每天都要學習進步,尤其是創始人,不要讓自己成為天花板,要成為行業領導者,就必須比別人思考得更多。”
春天快來了,咖啡之翼也將迎接屬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