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個雞”名稱低俗、應禁用查處,上千加盟商受損!
2018-09-12 08:53:16 查看:
今年2月,上海“叫了個雞”起訴安徽等地三家同名“叫了個雞”商業標識構成不正當競爭,請求維權,索賠百萬元。
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9月10日,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公開宣判,認為:“叫了個雞”商業標識文字內容低俗,不屬于法律予以保護的合法商業標識,應被禁止使用。
▍ 法院:“叫了個雞”應禁止使用
這個結果令原告和被告都有點始料不及:雙方均不得繼續使用“叫了個雞”商業標識,同時法院向兩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發送司法建議書,要求追查原被告的違法經營責任。
案件原告為: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臺享訴稱,該公司旗下炸雞連鎖品牌“叫了個雞”始創于2014年,目前已擁有近千家加盟門店,遍布全國數百座城市,具有較高知名度。
被告安徽甄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安徽手拉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系關聯公司,均以“叫了個雞”為名對外招募加盟商,并發展了300多家加盟店。
臺享認為,甄旺、手拉手擅自在相同服務上使用與“叫了個雞”標識相同或近似的標識,造成相關消費者的混淆和誤認,誤解原、被告之間具有許可使用等關聯關系,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臺享要求甄旺、手拉手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影響并連帶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
浦東法院認為:
涉案標識中,“雞”本身的含義為一種家禽,但在“叫了個”+“雞”的特殊構詞方式形成的語境下,容易使人將“雞”與民間約定俗成的隱晦含義相聯系,從而產生購買色情服務的低俗聯想。
原告在創業初對外發布并大量使用“叫了個雞”、“沒有性生活的雞”、“和她有一腿”等廣告宣傳語,并將相關文字及圖案組合用于店招等處,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遭工商行政機關處罰及責令整改。
原告就“叫了個雞”、“叫了個雞炸雞店”文字標識申請商標注冊,因其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而被駁回并被禁止使用。
原告對“叫了個雞”服務名稱的使用的確承載了一定的社會評價、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均系基于違法行為而獲取的負面、消極的市場聲譽,并非源自優質服務所產生的市場美譽,不能歸入商譽范疇。法院認定“叫了個雞”服務名稱不屬于法律予以保護的合法商業標識,應被禁止使用。
據上:法院認定,原告臺享公司主張保護的商業標識不具有合法性,亦不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正當法益,無受法律保護的必要性,因此對其相關訴請不予支持。同時,三被告在同類服務中使用該標識的行為同樣不受法律保護,應予禁止。據此,浦東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請。
據稱:這是國內首例以違反公序良俗原則駁回原告訴請的商業標識類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法官認為:“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應當堅守一定的底線,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有所為、有所慎為、有所不為,共創有序、公平、文明、共贏的市場競爭環境。”
本案審判長表示,市場經濟不等于眼球經濟,原、被告在今后的經營活動中,應摒棄低俗商業標識、把握營銷品質、堅守企業的社會責任,致力于提高商品服務質量,傳揚積極向上的營商文化。
本案判決后,浦東法院將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發送司法建議書,鑒于臺享公司已登記的美術作品文字內容低俗、違背社會良好風尚,易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應當屬于“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建議根據有關規定對相關作品登記行為予以相應處理。
▍ “叫了個雞”到底是誰的雞?
“叫了個雞”,其實就是賣炸雞,但很多人一看到就有一種壞壞的聯想,這種聯想深中人的潛意識,令人過目不忘。用一句高大上的詞匯就是:眼球經濟
因雞而生,“叫了個雞”橫空出世,加上“一家專門做雞的店”、“滿足您對雞的一切幻想”、“雞的泡友”、“沒有性生活的雞”(童子雞)火辣的宣傳,立即爆火。
有利有弊,爆火的同時,一方面吸引了工商的注意,“叫了個雞”因出位的宣傳先后被上海市、張家港、無錫、成都、杭州等地工商查處。
另一方面也吸引了風起云涌的山寨者,上網一搜,在江浙滬皖等地,共有“叫了個雞”、“叫了只雞”、“叫了個童子雞”、“叫了個炸雞”幾十個品牌,誰也分不清。
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搜尋發現,實際上,“叫了個雞”商標至今沒有注冊成功,也就是說,誰都不擁有“叫了個雞”商業標識:
2014年12月29日,言記(上海)餐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首先申請注冊,但是申請被駁回;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則于2016年11月21日申請注冊“叫了個雞”商標,根據商標流程狀態,2017年8月17日已經“駁回通知”,10月12日“等待駁回復審”。
這意味著,“叫了個雞”沒有注冊成功。同時,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申請的“叫了個炸雞”商標注冊也被駁回。
實際上,臺享的“叫了個雞”也有山寨的嫌疑:2014年5月,北京味美曲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最先推出“叫個鴨子”,其廣告宣傳“滿足您對鴨的一切幻想”,也被“叫了個雞”像素級模仿。
“叫個鴨子”也是利用人們腦子中壞壞的聯想:提及鴨子,人們想起的不只是家禽鴨科動物,還有風月場所的賣藝男公關。
“叫個鴨子”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人們的潛意識想象進行炒作,對“叫鴨”進行重新定義。華誼兄弟副總裁王中磊稱:對“叫個鴨子”投資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充滿了調侃和歡愉調調的名稱。
因為惡俗,所以有了辨識度,因為有了識別度,就有了投資、上億估值,但也就有更惡俗的人模仿它搞了山寨版。
▍ 怎樣起店名更安全
“叫了個雞”被禁用,不僅臺享、甄旺、手拉手幾十個企業受影響,更大的損失則是這些品牌商背后的數千加盟者。
“叫了個雞”作為餐飲企業,必須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兩證齊全后才能合法營業。即使是加盟店,每一家門店也必須取得獨立的兩證。
目前,企業注冊和營業執照是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原來叫工商部門)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則是向食藥監部門審批。但是取得兩證后,很多商家則不會按照注冊名稱取店名店招。
依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名稱不得含有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等內容的字眼,商標法也對商標注冊有類似規定。
此前各地查處的店名有:如服裝店叫“衣冠勤售”、“她奶奶個熊”,酒店叫“塔瑪地酒店”、“仁肉包子飯店”,火鍋城叫“八鍋聯君”,理發店叫“小三發型”、“瘋干故事”。
巧妙地利用漢語言的豐富性,巧用諧音,可以令店名更具有文化意味,但如果迎合人的陰暗心理、低級情趣,被查出的風險就非常大。
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9月10日,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公開宣判,認為:“叫了個雞”商業標識文字內容低俗,不屬于法律予以保護的合法商業標識,應被禁止使用。

這個結果令原告和被告都有點始料不及:雙方均不得繼續使用“叫了個雞”商業標識,同時法院向兩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發送司法建議書,要求追查原被告的違法經營責任。
案件原告為: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臺享訴稱,該公司旗下炸雞連鎖品牌“叫了個雞”始創于2014年,目前已擁有近千家加盟門店,遍布全國數百座城市,具有較高知名度。
被告安徽甄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安徽手拉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系關聯公司,均以“叫了個雞”為名對外招募加盟商,并發展了300多家加盟店。
臺享認為,甄旺、手拉手擅自在相同服務上使用與“叫了個雞”標識相同或近似的標識,造成相關消費者的混淆和誤認,誤解原、被告之間具有許可使用等關聯關系,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臺享要求甄旺、手拉手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影響并連帶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
浦東法院認為:
涉案標識中,“雞”本身的含義為一種家禽,但在“叫了個”+“雞”的特殊構詞方式形成的語境下,容易使人將“雞”與民間約定俗成的隱晦含義相聯系,從而產生購買色情服務的低俗聯想。
原告在創業初對外發布并大量使用“叫了個雞”、“沒有性生活的雞”、“和她有一腿”等廣告宣傳語,并將相關文字及圖案組合用于店招等處,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遭工商行政機關處罰及責令整改。
原告就“叫了個雞”、“叫了個雞炸雞店”文字標識申請商標注冊,因其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而被駁回并被禁止使用。

原告對“叫了個雞”服務名稱的使用的確承載了一定的社會評價、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均系基于違法行為而獲取的負面、消極的市場聲譽,并非源自優質服務所產生的市場美譽,不能歸入商譽范疇。法院認定“叫了個雞”服務名稱不屬于法律予以保護的合法商業標識,應被禁止使用。
據上:法院認定,原告臺享公司主張保護的商業標識不具有合法性,亦不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正當法益,無受法律保護的必要性,因此對其相關訴請不予支持。同時,三被告在同類服務中使用該標識的行為同樣不受法律保護,應予禁止。據此,浦東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請。
據稱:這是國內首例以違反公序良俗原則駁回原告訴請的商業標識類知識產權民事案件。
法官認為:“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應當堅守一定的底線,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有所為、有所慎為、有所不為,共創有序、公平、文明、共贏的市場競爭環境。”
本案審判長表示,市場經濟不等于眼球經濟,原、被告在今后的經營活動中,應摒棄低俗商業標識、把握營銷品質、堅守企業的社會責任,致力于提高商品服務質量,傳揚積極向上的營商文化。
本案判決后,浦東法院將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發送司法建議書,鑒于臺享公司已登記的美術作品文字內容低俗、違背社會良好風尚,易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應當屬于“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建議根據有關規定對相關作品登記行為予以相應處理。
▍ “叫了個雞”到底是誰的雞?
“叫了個雞”,其實就是賣炸雞,但很多人一看到就有一種壞壞的聯想,這種聯想深中人的潛意識,令人過目不忘。用一句高大上的詞匯就是:眼球經濟
因雞而生,“叫了個雞”橫空出世,加上“一家專門做雞的店”、“滿足您對雞的一切幻想”、“雞的泡友”、“沒有性生活的雞”(童子雞)火辣的宣傳,立即爆火。
有利有弊,爆火的同時,一方面吸引了工商的注意,“叫了個雞”因出位的宣傳先后被上海市、張家港、無錫、成都、杭州等地工商查處。
另一方面也吸引了風起云涌的山寨者,上網一搜,在江浙滬皖等地,共有“叫了個雞”、“叫了只雞”、“叫了個童子雞”、“叫了個炸雞”幾十個品牌,誰也分不清。
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搜尋發現,實際上,“叫了個雞”商標至今沒有注冊成功,也就是說,誰都不擁有“叫了個雞”商業標識:
2014年12月29日,言記(上海)餐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首先申請注冊,但是申請被駁回;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則于2016年11月21日申請注冊“叫了個雞”商標,根據商標流程狀態,2017年8月17日已經“駁回通知”,10月12日“等待駁回復審”。
這意味著,“叫了個雞”沒有注冊成功。同時,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申請的“叫了個炸雞”商標注冊也被駁回。

實際上,臺享的“叫了個雞”也有山寨的嫌疑:2014年5月,北京味美曲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最先推出“叫個鴨子”,其廣告宣傳“滿足您對鴨的一切幻想”,也被“叫了個雞”像素級模仿。
“叫個鴨子”也是利用人們腦子中壞壞的聯想:提及鴨子,人們想起的不只是家禽鴨科動物,還有風月場所的賣藝男公關。
“叫個鴨子”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人們的潛意識想象進行炒作,對“叫鴨”進行重新定義。華誼兄弟副總裁王中磊稱:對“叫個鴨子”投資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充滿了調侃和歡愉調調的名稱。
因為惡俗,所以有了辨識度,因為有了識別度,就有了投資、上億估值,但也就有更惡俗的人模仿它搞了山寨版。
▍ 怎樣起店名更安全
“叫了個雞”被禁用,不僅臺享、甄旺、手拉手幾十個企業受影響,更大的損失則是這些品牌商背后的數千加盟者。
“叫了個雞”作為餐飲企業,必須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兩證齊全后才能合法營業。即使是加盟店,每一家門店也必須取得獨立的兩證。
目前,企業注冊和營業執照是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原來叫工商部門)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則是向食藥監部門審批。但是取得兩證后,很多商家則不會按照注冊名稱取店名店招。
依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名稱不得含有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等內容的字眼,商標法也對商標注冊有類似規定。
此前各地查處的店名有:如服裝店叫“衣冠勤售”、“她奶奶個熊”,酒店叫“塔瑪地酒店”、“仁肉包子飯店”,火鍋城叫“八鍋聯君”,理發店叫“小三發型”、“瘋干故事”。
巧妙地利用漢語言的豐富性,巧用諧音,可以令店名更具有文化意味,但如果迎合人的陰暗心理、低級情趣,被查出的風險就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