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許加盟展:加盟商私自在外進貨怎么辦?
2018-12-14 09:01:34 查看:
加盟連鎖盟主的利益主要體現在對加盟商的配貨上,然而,大部分加盟店都沒有達到盟主要求的配貨量,雙方圍繞著進貨的高低問題進行著“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
2017年尾
某茶飲新品牌在華中某區域的代理商突然與總部斷絕關系,不通過總部直接從廠商處拿貨,大有自立門戶之意。
2018年初
某老牌茶飲品牌向其代理商索要品牌加盟保證金,被當地媒體報道。
事后,該品牌公布聯系人、聯系方式表明持開放態度解決此事,并對不予退還保證金的情況進行聲明、解釋。其中重點提及違規使用非總部供應原料一項。
一邊是加盟總部對原料的高度重視,而另一邊則是加盟商們為尋求更高利益尋求供應源頭。對加盟產業鏈中重要經濟收益的原料或產品,只是總部對加盟商們說聲絕不能使用,就能讓其言聽計從嗎?
答案,絕非那么簡單
加盟商
換貨我們是有原因的
在某茶飲行業交流群中出現這樣一則原料轉售信息:XX品牌果味粉,行業知名原料,總部供貨價80元/袋,現因租約到期,將所剩原料虧本轉讓,僅需40元/袋,有需要者私聊。
通過該群所發的圖片進行淘寶搜素,其轉售的原料價格僅為23元/包。
加盟品牌業主曾直言不諱的指出,加盟總部太黑,他們店相同的原料在供貨商或網上購買與總部價格相差超2倍,且口感并無區別,腦子進水了才從他們那里拿貨。
除此外,有人表示在完成加盟手續開店后,加盟總部與門店溝通日益減少。由于供貨周期較長,一次性進貨需達到訂購量。在生意不穩定的情況下,對于部分原料他們會選擇自行去市場采購,或由貿易商配送。
而一些網購平臺上,那些打著XX品牌專用原料的產品也不斷出現。在對比價格、口感后,加盟店往往會被這些產品所“俘虜”,以替換相類似的原料,甚至更多的原料從這些網店中購買。
價格、服務、口味無差異或差異細微成為了加盟商們另尋原料的主要原因。
加盟總部
罰款、終止合同解決不了根本
大面積的加盟商換貨,表明總部對其管理已失控。
除了失去了原料供應這一長期收益外,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一旦替代原料質量不過關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品牌也將受到直接影響。
罰款、終止合同都只是一種約束,但要讓加盟商心甘情愿使用總部原料,其根本仍在總部自身。
某品牌一位市場督導在巡店中發現有加盟商經常帶回茶葉、奶精等原料自行調制奶茶。獲知信息后,該店被總部密切關注,但在后續的幾個月中,其相關原料采購量仍在正常范圍內。
后該督導得知,加盟商確有更換原料的打算,但在多次實驗后發現所調制的飲品口感與總部相差甚遠,故放棄。
其實多數加盟商都有過更換原料的潛在心理。但有許多連鎖品牌影響力較大,門店生意相較于競爭對手高出不少,總部對加盟店的巡店力度很大,一旦發現有換用原料或不符合標準的操作,將直接終止合同。所以,加盟商會在做出動作前,權衡利弊。
一些生產廠商也表示,目前許多加盟總部多會與工廠共同對產品的風味、包裝、規格、標簽等事項進行探討,實現產品定制化生產,俗稱“貼牌”。而這些定制化產品不得出現在經銷網絡中。面對一些廠家新品,有的強勢總部會要求工廠在一定時間內僅供于自身品牌,待約定時間結束后才能流通于經銷渠道。
雖然有著眾多的原料管控手段,但被其公認最為有效的則是實現加盟店的高盈利,其次是原料的差異化。多個老板認為,當加盟店無法達到理想利潤,任何方法都將失效。
雖然原料或商品的配送率反映的是加盟雙方的利益沖突問題。關鍵的還是要提高連鎖盟主的核心經營能力和競爭能力。加強總部對加盟店的服務,贏得加盟店的信任,同時也要提高對加盟店的選擇標準,不要去爭一個無實際意義的店鋪數數量,從特許加盟連鎖經營的實踐來看,質量差又不能進行有效控制的加盟店數量越多,特許連鎖經營的體系的崩潰可能性越大。
2017年尾
某茶飲新品牌在華中某區域的代理商突然與總部斷絕關系,不通過總部直接從廠商處拿貨,大有自立門戶之意。
2018年初
某老牌茶飲品牌向其代理商索要品牌加盟保證金,被當地媒體報道。
事后,該品牌公布聯系人、聯系方式表明持開放態度解決此事,并對不予退還保證金的情況進行聲明、解釋。其中重點提及違規使用非總部供應原料一項。

一邊是加盟總部對原料的高度重視,而另一邊則是加盟商們為尋求更高利益尋求供應源頭。對加盟產業鏈中重要經濟收益的原料或產品,只是總部對加盟商們說聲絕不能使用,就能讓其言聽計從嗎?
答案,絕非那么簡單
加盟商
換貨我們是有原因的
在某茶飲行業交流群中出現這樣一則原料轉售信息:XX品牌果味粉,行業知名原料,總部供貨價80元/袋,現因租約到期,將所剩原料虧本轉讓,僅需40元/袋,有需要者私聊。
通過該群所發的圖片進行淘寶搜素,其轉售的原料價格僅為23元/包。
加盟品牌業主曾直言不諱的指出,加盟總部太黑,他們店相同的原料在供貨商或網上購買與總部價格相差超2倍,且口感并無區別,腦子進水了才從他們那里拿貨。
除此外,有人表示在完成加盟手續開店后,加盟總部與門店溝通日益減少。由于供貨周期較長,一次性進貨需達到訂購量。在生意不穩定的情況下,對于部分原料他們會選擇自行去市場采購,或由貿易商配送。
而一些網購平臺上,那些打著XX品牌專用原料的產品也不斷出現。在對比價格、口感后,加盟店往往會被這些產品所“俘虜”,以替換相類似的原料,甚至更多的原料從這些網店中購買。
價格、服務、口味無差異或差異細微成為了加盟商們另尋原料的主要原因。

加盟總部
罰款、終止合同解決不了根本
大面積的加盟商換貨,表明總部對其管理已失控。
除了失去了原料供應這一長期收益外,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一旦替代原料質量不過關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品牌也將受到直接影響。
罰款、終止合同都只是一種約束,但要讓加盟商心甘情愿使用總部原料,其根本仍在總部自身。
某品牌一位市場督導在巡店中發現有加盟商經常帶回茶葉、奶精等原料自行調制奶茶。獲知信息后,該店被總部密切關注,但在后續的幾個月中,其相關原料采購量仍在正常范圍內。
后該督導得知,加盟商確有更換原料的打算,但在多次實驗后發現所調制的飲品口感與總部相差甚遠,故放棄。
其實多數加盟商都有過更換原料的潛在心理。但有許多連鎖品牌影響力較大,門店生意相較于競爭對手高出不少,總部對加盟店的巡店力度很大,一旦發現有換用原料或不符合標準的操作,將直接終止合同。所以,加盟商會在做出動作前,權衡利弊。
一些生產廠商也表示,目前許多加盟總部多會與工廠共同對產品的風味、包裝、規格、標簽等事項進行探討,實現產品定制化生產,俗稱“貼牌”。而這些定制化產品不得出現在經銷網絡中。面對一些廠家新品,有的強勢總部會要求工廠在一定時間內僅供于自身品牌,待約定時間結束后才能流通于經銷渠道。
雖然有著眾多的原料管控手段,但被其公認最為有效的則是實現加盟店的高盈利,其次是原料的差異化。多個老板認為,當加盟店無法達到理想利潤,任何方法都將失效。
雖然原料或商品的配送率反映的是加盟雙方的利益沖突問題。關鍵的還是要提高連鎖盟主的核心經營能力和競爭能力。加強總部對加盟店的服務,贏得加盟店的信任,同時也要提高對加盟店的選擇標準,不要去爭一個無實際意義的店鋪數數量,從特許加盟連鎖經營的實踐來看,質量差又不能進行有效控制的加盟店數量越多,特許連鎖經營的體系的崩潰可能性越大。